我校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五)
来源:新闻网 作者:新闻网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11-02 09:20:03
A A A

【编者按】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擘画蓝图。我校师生热切关注全会进展,第一时间学习全会公报,结合工作实际与学习体会,畅谈感受、交流认识、表达期盼。大家一致认为,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锚定航向、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马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蓝图。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主阵地,要将研究阐释全会精神同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深度结合,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用理论释政策,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要积极推进全会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把全会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生动教学案例,增强理论说服力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文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新蓝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将全会精神与学院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岗位,担当好责任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成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学院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实现新突破,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式现代化绘就了清晰蓝图,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提出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等目标,与思政课育人使命高度契合。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既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更要立足课堂主阵地,把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转化为鲜活案例,推动全会精神与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思政课成为传承信念、激发担当的育人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徐臣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以铸魂,深化理解认识、凝聚共识力量;持续深化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坚持谋以定向,细化学校十五五发展蓝图,走好建设中医特色重点中医药院校的新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珂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倍感振奋与坚定。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既是对“十四五”成就的总结,更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从科技自立自强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民生保障到绿色发展,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展根基稳固、前景光明,让我们对2035年愿景满怀期待。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武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擘画了“十五五”发展蓝图。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认真研读《建议》和《公报》后备受鼓舞。要将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贾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实践路径,令我深感振奋。作为思政课教师,肩负培养时代新人重任。我将深入研究全会精神,将其融入思政课堂,让学生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意义,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使命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鑫: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未来五年宏伟蓝图,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作为思政教师,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后,在理论认知、教学实践与责任担当上获得清晰指引。要以理论武装为基,把握精神内核;以三进实效为要,创新教学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玉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新概念新观点,蕴含深刻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思政教师,要将最新理论融入教学,实现与课程核心理论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解全会战略部署与理论创新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是关键时期,对思政育人提出更高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既要做理论传播者,更要做学生引路人。深耕理论,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教学体系;搭建实践桥梁,用新媒体讲好现代化故事。

2025年111日党委宣传部来稿 组稿:王明铭 审核:李隽)

  •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000 招生咨询:029-38185360
  •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Copy Right2020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本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