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9:30,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百炼在第五届高校管理者论坛上作了题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的主题报告。
黄百炼的报告紧紧围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主题,简要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五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黄百炼指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毛入学率达26.9%,居世界首位,研究生规模达到62万,居世界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为执政服务、政策方针、法律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大支持。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学科的专业方向与区域发展、产业升级的需要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与国际竞争力还有较大的差距,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建设现代化大学还有较大的差距,教学训练的方式比较单一,满堂灌现象还比较突出,培养学生宏观思维、系统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还比较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黄百炼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发展指导思想不明确、学校领导的主要精力不集中、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社会评价导向不科学、学生本身学习动力不足等。为此,他强调要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首先要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要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要强化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的理念;要强化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要强化突出学校特色的理念;要强化重在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理念。其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要努力实现学科、学段、阵地、教学环节和人员等“五个统筹”。第三要紧扣教学层次、学科性质、学校特色、社会需求四大环节。第四要注重人才选拔方式、教学方式、考试方法、实践方式、评价方式等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第五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即不要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聚焦到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上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学生素质的基本状况去搞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既要注重个性化培养,同时还要不放松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不在模式,而在于内部管理机制的综合配套改革。
黄百炼的报告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提升,认识深、理念新、思路明、剖析清,对高校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3年4月27日党委宣传部来稿)
Copy Right2020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本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