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 作者: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11-15 16:56:51
A A A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学校1978年开设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2021年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成员单位,2024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入列国家优质本科高校。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科类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西咸新区沣河之畔,北校区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总面积约8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809人,其中本科生13818人,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共2991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和儿科学院、妇幼保健学院等2个医教协同共建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陕西陕中药业有限公司和陕西中医药博物馆构建了“教育—医疗—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学科建设实现新跨越

学校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传承长安医学,赋能秦药资源,创新秦药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布局。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一级学科优势突出,综合实力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黄帝内经》研究、针刺麻醉、方氏头针、中医脑病证治体系等原创首创性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5个学科入选“十四五”全国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学连续两轮入选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中药学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跃升两个等级,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校拥有一支国医大师领衔的整体实力雄厚、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临床水平高超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1204人,中副高以上职称736人;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050名、博士生导师63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3名、博士后导师8名。现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3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等11人,其他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160人次。

四、科技创新获得新突破

全校现有各类平台109个,其中省部级以上平台37个。建有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全国首个中医药领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北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等一批全国全省首批和唯一的中医药科研平台基地。5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科学奖励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4项。承担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中华医藏》56种书目编写任务。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牵头完成全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任务,实现全省107个县全覆盖。牵头编制省级规划27项,行业标准105项主持完成45种“秦药”品牌遴选。

五、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开拓海外,在国内率先大规模开展“院校+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中医人才培养范式。建校70余年来,培育了以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雷忠义、杨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刘保延,岐黄学者杨明会、张冰等为代表的12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75%的“陕西省名中医”和80%的省中医医疗机构、中药制药企业骨干毕业于我校。第三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3年达到95%以上。近五年,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等各类竞赛奖励150余项。

六、服务社会彰显新作为

2所直属附属医院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附属医院是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以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依托,形成“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陕西陕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中成药畅销全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牵头组建国家(陕西)中医医疗队,共派出4500多人次支援武汉、上海、内蒙古、西安、新疆、西藏等地,彰显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

七、对外合作焕发新活力

学校是全国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有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和西安市政府“‘中亚五国’留学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专项奖学金”。学校先后同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9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为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300多名中医药人才。在俄罗斯、瑞士、罗马尼亚、赞比亚成立了中医药医疗中心,设立了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英国工作站。学校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医学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共同组建陕西传统医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马文轩的一句“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感动无数中国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

八、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战略,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思想、延安精神、邵小利英烈风范、国医大师楷模作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独具特色文化育人体系。精心打造“文艺百花奖”汇演、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诗词大会、校园迷你马拉松比赛、“中医药文化进万家”等20余个文化品牌。“思邈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外宣传的频次、数量、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官方微博6次荣登全国热搜榜,官方微信连续4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荣获“陕西高校新媒体运营十佳奖”“全省中医药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等。

践行新使命,奋进新征程。陕西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凝心聚力促改革,守正创新谋发展,奋力谱写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新篇章!



内容及统计数字截至  2025年4


  •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000 招生咨询:029-38185360
  •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Copy Right2020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本站支持IPV6